兩材合并后,材料板塊會成為中國建材集團最重要的三大業務之一。目前,凱盛集團正在逐步實施對旗下上市公司的戰略規劃,顯示玻璃和新能源產業鏈資產會分類整合進入上市平臺。”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建材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院長,凱盛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彭壽接受上證報記者專訪時,講述了凱盛集團的戰略規劃,其中洛陽玻璃和凱盛科技兩家上市公司將是重要的發展平臺。
彭壽還向上證報記者表示,在國資委提出“加強市值管理增加股東回報”的工作部署之下,從今年起,凱盛集團在旗下上市公司建立市值激勵機制。“市值不僅體現公司業績,還體現其發展潛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上市公司,需要市值與公司價值相匹配。”
建議支持轉制科研院所整體上市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彭壽今年帶來了4份建議,分別是“建立以企業為龍頭的創新型體系”“加快產能過剩行業新舊動能轉換”“加強對‘一帶一路’企業境外投資指導”“建立實體經濟上市準入綠色通道”。其中,關于推進創新型體系建設,他建議:“優先支持具備條件的轉制科研院所,開展科技人員持股和整體上市。”
彭壽告訴記者,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領域,長期以來,我國的信息顯示材料技術一直被美國康寧、日本旭硝子壟斷。但近年來,我國在該領域進步明顯,在科研院所和創新型企業為龍頭的帶領下,世界最薄0.15毫米觸控玻璃、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8.5代TFT玻璃基板等一批高端產品不斷涌現,為國防軍工和光電信息產業提供了關鍵原材料,極大增強了我國的經濟創新活力和核心競爭力。
科研院所和創新型企業在建立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上具有顯著優勢,但也存在一定短板。他建議,加大對以企業為龍頭的創新型體系建設的政策支持。對有內生動力、有市場需求、符合國家戰略需求的創新創業型企業,支持其建設高水平創新中心;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同時,加大對以企業為龍頭的創新型體系建設的資金支持;優先支持具備條件的轉制科研院所,開展科技人員持股和整體上市。
推動新材料技術打破國外壟斷
從凱盛集團來說,其全資控股的中建材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稱蚌埠院)已掌握了信息顯示玻璃、太陽能玻璃和汽車玻璃等材料的核心技術。
彭壽表示,下一步,蚌埠院會向粉體材料發展,未來更多的是做多種材料摻雜。例如:薄膜電池就是將多種稀有元素進行摻雜;蚌埠院還將圍繞氯化鈦白、鈦白粉等進行研發,這兩種材料是作為化妝品和食品的添加劑,市場前景非常好,目前該技術是美國杜邦全世界領先,在中國還沒有人能做,“現在這項技術設計方案,我們都已全部完成,未來會投入大量資金去做,材料領域的發展機會是非常多的。”
蚌埠院還將圍繞硅材料做顯示玻璃產業鏈的延伸。蚌埠院已經做出了信息顯示玻璃、蓋板玻璃、觸控玻璃和TFT玻璃。“我們唯獨沒做的是京東方巨資投入的TFT-LCD液晶顯示面板,我們尋求的是差異化競爭合作。”彭壽說,“現在,蚌埠院投資的蓋板玻璃已經量產了,鋁含量已達到16%以上。”
“我們取得的技術創新突破,解決了京東方‘兩頭在外’的問題,并且對其產品價格大幅下降做出了直接幫助。”彭壽表示,“原來,京東方的玻璃和設備都需要進口,現在這兩項都可以由凱盛集團來提供,我們在成都做出了4.5代和6代線以后,京東方在成都90%的貨是我們提供的。”
彭壽說:“作為國家‘十三五’重要專項之一,蚌埠院正在牽頭高世代線的玻璃基板技術和裝備的研發,現在8.5代線已經開工,如果順利的話,預計在2018年底和2019年初將會產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8.5代TFT玻璃基板,這將徹底地打破國外壟斷。”
逐步實施A股戰略布局
蚌埠院作為凱盛集團旗下的中央應用研究院,與凱盛集團下屬洛陽玻璃和凱盛科技兩家A股公司是什么關系?
彭壽告訴記者:“技術創新項目都是由蚌埠院在做,等到項目孵化完成后,會在合適時機注入上市公司,即從0到1是蚌埠院來孵化,從1到N是由上市公司來發展。這種國家級中央應用研究院作為上市公司的后臺支持,配合資本市場產業發展平臺的模式是國內少見的,也是我們的優勢所在。”
目前,凱盛集團在A股有兩家控股公司,一個是洛陽玻璃,一個是凱盛科技。中國建材和中材集團(兩材)合并后,旗下上市公司將如何受益一直都為外界關注。
“從業務上說,兩材合并對凱盛集團旗下的兩家A股公司沒有什么影響。”彭壽說,“不過,兩材合并以后,整個建材行業會更加壯大,核心業務會更加集聚,預計材料板塊將成為中建材集團未來的業務重心。”
去年起,洛陽玻璃和凱盛科技的資本運作已拉開序幕。其中,洛陽玻璃獲注凱盛集團光伏玻璃資產,包括合肥新能源、桐城新能源、宜興新能源等3家公司。凱盛科技則在今年初縮減了股東層級,變成由凱盛集團直接持股的公司,成為中國建材集團的三級子公司。
彭壽表示,下一步,凱盛集團計劃依托上市公司打造兩個專業化的平臺,一個聚焦顯示玻璃,一個聚焦新能源。
其中,凱盛集團準備把顯示玻璃資產整合到一個上市平臺,包括蓋板玻璃、基板玻璃、TFT玻璃、顯示模組和一系列跟顯示玻璃上下游相關的資產,從而打造一個世界獨一無二的能研發基板玻璃到模組的產業鏈平臺。
第二個板塊就是新能源產業鏈。凱盛集團研發了碲化鎘發電玻璃、銅銦鎵硒玻璃基板及銅銦鎵硒太陽能電池,填補了國內空白。“原先的玻璃520度時就軟化了,而要做薄膜太陽能電池的溫度必須達到570度到600度,我們現在把這塊玻璃攻克了,而且已經在蚌埠實現量產。”彭壽說,“未來,我們會把從玻璃基板到薄膜太陽能電池模組,再到太陽能光伏建筑一體化,投資形成一個完整的新能源板塊產業鏈。”
對于凱盛科技縮減股東層級的用意,彭壽表示:“我們的計劃是未來讓凱盛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都由凱盛集團公司直接持有。也就是說上市公司對最大的股東直接負責,而不是間接的影響力,減少層級有利于未來的管理和融資等事項,有利于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