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由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第四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互塑和推動——改革開放與全球化的新未來”。CCG主席、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博鰲亞洲論壇原秘書長龍永圖,CCG聯席主席陳啟宗,CCG主任、國務院參事王輝耀等80位CCG理事、學者專家以及政商學界精英代表深入研討,近200位嘉賓與會交流,共同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積極推動全球化和參與全球治理建言獻策,為未來新型全球化凝聚社會共識。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應邀參加論壇并作主旨發言。人民網、鳳凰網等全程直播。
中美貿易摩擦給制造業一個比較大的啟示,是要加大創新和技術投入,形成自己特色的技術。
演講實錄:
中美貿易問題是兩國經濟的問題,也是企業的問題,這是連在一起的。中國建材現在是中國最大的一家建材企業,現在大型出口裝備也開始走出去,在海外進行投資,包括在美國建立工廠,進入了這樣一個階段。剛才講到全球化和貿易平衡,以及中美貿易問題。作為大型制造商,有以下幾點是我們要做的:第三,在“一帶一路”方面,不是我來你走。原來去非洲和南美,都有一些歐洲的公司、日本的公司、美國的公司,去的時候不是我來你走,而是大家共同開發第三方,現在我們與英國、法國、美國一些大公司都有合作,大家一起來做,這樣就從競爭者變成合作者。
第四,要加大企業自主創新的力度。這次貿易摩擦很重要的問題是關于技術的問題,過去三四十年,作為后發國家,我們確實也走了模仿道路。現在很多技術要靠自我研發,大的制造業里,研發的力量不夠,實驗室也不夠,有時候我到很大的企業,發現沒有象樣的實驗室,也沒有對研發上的投入,就是不停地買生產線。對我們來講,完成這場轉化,中美貿易摩擦給我們制造業一個比較大的啟示,是要加大創新和技術投入,要形成自己特色的技術。從企業來講,劉鶴講到相向而行,對企業來講怎么相向而行呢?我們也要積極做一些實實在在的工作,為全球化和貿易平衡做出我們的努力。